当前位置:首页 > 众筹出版 >新闻出版走出去项目库申请书——《图说长江》(图文本)

新闻出版走出去项目库申请书——《图说长江》(图文本)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量:1,969       发布人: 长江文化

一、数据采集表(略)

二、项目论证

1.立项的背景、意义和必要性

项目概况

大型图书出版项目《图说长江》(图文本)拟采取百科分类形式,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将发生在长江流域五千年的历史和人文,用百卷的规模,史话体文编著出来,并配以珍贵历史文化的图片,使读者在阅读时,能雅俗共赏,润物以无声吸纳长江文化的精髓。

它的内容包括:长江流域五千年的自然地理与人文演进、自然蕴藏与人文发掘、名胜古迹与文化遗存、文化流传与艺术欣赏、民风民俗与逸闻趣事、民族衍生与宗教流布、政治党派与王朝职官、思想教育与道德伦理、名人名绩与风流逸事、文明演进与文化发展等十大文化类别,并对它们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开发,以期尽快填补中华文明的断读和空白,让广大读体认到大中华文化的全貌。

单位介绍 (略)

背景和必要性

长江文化研究之所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一门显学,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要。一是在国际大文化格局中,流域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建设已成为世界性潮流。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河流文化,如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尼罗河、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恒河等大河流域文化,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作为世界第三大河流的长江,其流域文化的研究受到重视就是势所必至。

二是长江流域的历史传统、地理位置和文化面貌,同朝鲜、日本和地处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及其他环太平洋地区的国家有着至为密切的关联。据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面对飞驰而来的“太平洋世纪”,长江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三是中华文化主要是由南北二元耦合的,北方以黄河文化为标识,南方以长江文化为表率。二元耦合的态势虽因时而异,二元耦合的结构却始终存在。长期以来,黄河流域文化被当作中华文化的唯一摇篮,而长江文化却遭到不应有的冷落。这一“热”一“冷”的不正常现象,也呼唤着人们把长江文化研究早日提上日程。

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的重大考古发现接踵而至: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发现于四川巫山和云南元谋,我国发现于湖南澧县和浙江余姚的人工栽培稻或许是世界上最早的,我国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青铜雕像群出土于四川广汉,还有苏、浙、沪三省市发现的精美的良渚文化玉器,鄂、赣、皖三省境内发现近百处商周时代的矿冶遗址,以及鄂、湘、豫、皖四省楚墓出土的大批青铜器、漆器、丝织品等,无不给学术界以巨大震撼,促使人们对长江文化的成就、特色和地位作出新的思考。

五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中愈益发挥出突出作用,显示出先导性。我国政府根据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态势和东南沿海全面开放的趋势,确立了建设横贯东西、带动南北的产业密集带的“T”型战略决策。尤其是随着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设,芜湖、九江、武汉港的对外开放,长江防护林工程的启动,三峡工程的修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上马,长江经济带的振兴,长江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现实课题。

显而易见,长江文化研究,对于探索文明的起源、文化的演进,对于从整体上认识长江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把握长江的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民族与文化以及研究它与东南亚、南亚乃至环太平洋地区的古今文化交流,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项目意义:

(1)文化积累价值,梳理总结长江文化五十年研究成果,总结长江文化发展的规律,为中华核心价值观奠定理论基础。

(2)推动和整合学科深入研究和学术队伍建设,使中华文化两翼之一的长江文化研究完整起来。

(3)完成中华文化总体构成,丰富和充实中华文化,用以指导国际交流。

(4)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支撑。

2.国内外有关该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美国、欧洲国家、俄罗斯、日本、埃及、巴西、印度、中东国家很多学者关注大河流域文化研究,美国学者已出版“世界大河流域文化丛书”和“密西西比河文化丛书”。自2005年首届长江文化国际研讨会以来,关于长江区域文化的国际讨论会频繁召开,众多国际学者踊跃参加交流各国大河流域研究的成果,同时对长江文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2)国内大河流域文化研究如黄河文化、珠江文化、运河文化、黑龙江文化、淮河文化等的研究成果斐然,出版著作累累。

(3)国内学者把长江文化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为课题提起期;第二阶段,从50—80年代中期,为课题奠基期;80年代后期到今天,为课题正式诞生和研究发展期。

“长江文化”作为一个思考完善的、正式的讨论课题被提上学术研究的日程,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因为到这个时候,考古资料及其个案研究成果的积累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为高层次的综合研究和理论思考提供了厚实的基础。其标志是长江流域区域文化如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研究的深入,众多高层次、跨学科、跨区域长江文化学术会议的频繁召开,十余处以长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业杂志和杂志专栏的持续开办,上海、武汉、南京等地相继建立专门科研机构,千种有关长江文化图书的出版,其代表作为,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徐吉军等先生主编的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长江文化史》,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支持的《中华长江文化大系》和《长江文化研究文库》的编撰出版,使长江文化渐为显学。

其发展趋势为:

一是更加注重对最新考古成果的研究与应用;更加注重对古典文献资料,包括地方志资料的挖掘、发现与研究;更加注重对民俗事像的收集与研究。

二是注重与国内外大河流域文化及交流的比较研究。

三是注重从分散到整体的研究,既汇聚长江流域各区域文化研究的成果,形成长江流域文化整体研究,进而探讨长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推出更丰厚、更科学、更完整、集大成的传世之作。  

四是根据广义长江文化研究的需要,注重多学科、多领域、多方法相结合的研究。

五是更加注重为长江经济带的振兴,为长江流域城市化的发展,为凸显长江文化软实力,为长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的研究。

3.项目的现有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武汉得长江之中,是长江文化及楚文化研究重镇,曾拥有以长江文化研究旗手张正明先生为首的雄厚的研究机构和队伍,发起召开过首届长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过多部卷帙浩繁、影响巨大的长江文化的著作。

二是武汉拥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航务管理局等统筹管理长江和研究长江文化的权威机构,他们领衔召开了多次有影响的长江文化国际学术会议,支持出版了多部有影响的长江水利科技文化和长江航运文化大型丛书,以及长江文化的巨型套书。

三是长江文化研究所,整合了以上两方面的资源,拥有以汤一介、李学勤领衔的500余为国内一流、跨学科、跨区域的研究队伍,从事长江文化研究十余年,成果多,影响广,具有学术成果积累,并有策划、组织大型学术研究和著述的丰富经验。

四是《图说长江》具有策划构思科学、宏大、新颖等特点,为力争打造为该领域五十年特别是近三十年海内外研究成果集大成精品,并具有向海外拓展、向数字出版领域延伸等潜在优势。

合作方简介 (长江文化研究所简介 略)

4.项目设计概述(含项目整体架构、项目标准设定、资源平台介绍等)

图说长江整体架构图

一是百科专题,分自然地理文化、历史文化、经济文化、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结构、组织与乡村、民俗等)、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学术(流派、大师、典籍等)、艺术、水利科技文化、区域文化、城市(古都、古镇)文化等。

二是时域,概数为五千年,标志为新石器时期河姆渡文化,也可按逻辑溯延,有清晰的史前、上古、中古、近古、现当代的脉络。

三是空域,长江流域(含支流)所属19省、市自治区地理区域和文化影响区域。

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精细策划构思,修改完善整体结构,使之更科学、更完整、更能吸收五十年研究精华,更具有内容、学术、研究方法、著作表述、形式的创新,从而更具有国际文化竞争力。

二是进一步深入展开对长江文化主要领域、前沿领域和经济、科技和社会关注领域的跟踪和研究,使之更具有前瞻性和参考性。

三是放眼全国精心挑选有专业、有积累、有文采、有信誉的作者,依靠作者拟定100卷详细大纲;聘请海内外一流专家学者担任项目的学术写作领衔者或顾问,保证著作的高水准。

四是建立务实精干的工作班子,抓紧制定详细、可行的工作进度表,保质、保时完成项目。

项目标准设定

一是国内该领域当前最新、最高、最全的科学大型著述。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社会读者的普遍认可,其学术成果得到广泛使用。

二是促进长江文化学科的发展和研究队伍的建设。

三是走向海外,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有助于彰显中华文化、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四是为长江文化研究与发掘的数字出版提供平台和基础。

三、项目工作量与时间进度

本图文套书整体著作中文简体本编著和文稿周期为5年整,为了既快又好,高质量、高品味、高速度编著好此书,我们拟采取滚动编著和编辑出版方式推进。

启动期:自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本图文套书批文下达之日起,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图文套书班子建立,专家组合,图文布署,总体安排,征稿粼选等工作。

编著期:工作辅开后,用2年的时间,完成著作的1-30卷书稿和图片,第4年完成31-70卷,余下30卷,在第4-5年内滚动完成(包括齐、清、定的全部书稿和文字图片电子稿)。

推出期:本图文套书的编辑、装祯和出版,从启动期的第二年开始,按照图文套书编著进度穿插进行,争取在图文套书运转的第五年底,或第六年春季,向全社会出版发行。

年度工作计划(略)

项目组成人员分工(略)

四、年度经费预算(空)

五、预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预期社会效益

(1)有益于梳理、积累五十年长江文化研究成果,总结长江文化发展规律、经验,推动学科和研究队伍建设。同时,完整大中华文化的总体构成,填补历史的空白。

(2)其全面丰富的历史文化成果可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支撑,同时,亦可为大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3)其独特的成果,可以丰富和充实中华文化宝库,有益于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文化交流。

2. 预期经济效益

    因其学术文化积累价值较高,受众面较宽,可作为常销书发行;可进行版权交易;可进行多媒体、多形式开发。

六、专家评审意见(空)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