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胜景佳迹 >刻石成碑万古传

刻石成碑万古传

时间:2019-07-30       作者:       点击量:1,344       发布人: 长江文化

        类人猿迈向人的第一步,就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漫长的二三百万年的石器时代,正是原始人转变为现代人的全过程。从砸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刻制五色石项链到雕刻石人石马,从下葬石刻到文字石碑,从简陋的石棚到摩天大厦。……多么漫长的岁月啊!那一件件出土的石制工具,那一方方刻有文字绘画的碑碣那依山而凿的人物、动物等摩崖雕刻,那一幢幢刻有壁画、浮雕的建筑,都铭记着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脚印,编写了人类社会从低级进化到高级、从古代过渡到现代的教科书,描述了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画卷,展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对美的追求。
        中国是石刻艺术高度发达的国家,上下五千年,地上的精美石刻作品无处不在,地下也保存了历代大量石刻作品。可以说,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丰富多彩的石刻艺术作品。石刻艺术中,碑碣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人称长方形刻石为“碑”,圆首形或方圆之间、上大下小的刻石为“碣”。“碑”原来是古人的拴马石或下葬石。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释“碑”为“竖石也”。后人为了注明下葬人的官职姓名,就在竖石上撰文刻字,于是“竖石”便一跃而成为碑碣了。其后,臣下为了歌颂君王的政绩,子孙为了夸耀先辈的声名,信徒为了表现对佛陀的虔诚,达官贵人为了实现名垂青史的梦想,文人墨客为了抒发对山川美景的感怀,也纷纷在石上镌文刻诗。经过两千多年的积累,中国就成了碑碣的汪洋大海。
        碑碣石刻除文字、绘画以外,还有装饰石刻。有的碑碣上方刻有浮雕,其中雕刻普遍的是“螭”——一种无角的龙形图案,人们称之为“螭首”。有的在碑的下方刻有龟形的碑座,称之为“龟趺”。(图1)

图1    安徽凤阳明太祖《御制皇陵碑》(明)选自《古建筑游览指南》

这些装饰性的石刻,凡立在坟墓前后、上刻死者姓名、事迹的为墓碑或墓碣,竖立在墓道以表彰死者的为墓表,将记叙建塔过程和意义的碑镶嵌在宝塔墙壁上的为“塔铭”,将佛教或道教经文刻在佛寺或道观的碑版或石柱上的称为“刻经”。而将古今名人撰写或书写的诗、曲、散文刻在碑版上,集中镶嵌在(图2)

图2    上海嘉定《孔庙碑廊》选自《上海碑刻资料选辑》

亭、楼、廊、阁里供人参观的则称为碑亭、碑廊、碑楼、碑阁。凡是著名的寺院、道观、名人故址、墓葬、游乐景点和历史遗址等,都是后人镌刻碑碣集中的地方,也都是“佳迹胜景”的重要文化景观。
        由于碑碣在石刻中占绝大多数,古人曾将石刻和碑碣等同起来。这是不确切的。碑碣再多也只能是石刻的一部分。尤其是现代,人们为石刻下的定义范围大大超过了古人(只要翻翻现代的字典、词典或美术专著即可知晓)。在山崖、石壁上凿成的人物、藻井、文字,通称为摩崖石刻;在古代贵族陵墓里的人物、动物圆雕、浮雕、图案,也称石刻,如“永陵石刻”,“明孝石刻”等;利用某地出产的石材雕刻成工艺品,也叫石刻,如福建寿山石刻、湖南浏阳菊花石刻等。因此,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在石质的材料上经过人为的加工,包括雕刻、磨制、镌刻等手段制成的劳动工具、艺术形象、宗教人物、工艺饰品、书法艺术等,都应称为"石刻"。刻石成石刻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今天探讨的“石刻艺术”,既不是狭隘的石刻概念--单指碑碣石刻,也不是广义的石刻概念--泛指一切石刻作品,而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植和一定社会历史意义,而且多是分布在佳迹胜景中的,如碑碣、摩崖、建筑等。下面,就让我们先从碑碣开始,到长江流域的石刻艺术中的海洋中去泛舟浏览吧!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