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千秋都邑 >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名城——前言

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名城——前言

时间:2019-07-30       作者:       点击量:1,456       发布人: 长江文化

内容提要

        本书按照长江干流的顺序,介绍了长江流域28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概况、城池沿革、名胜古迹、地域文化、杰出人物、风情品物,具有丰富的长江文化内涵和风物景观知识以及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适于中高文化读者、研究长江文化或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的知识阶层阅读。



导言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拥有两千多个历史性城市,其数量之多、特色之丰举世闻名。但由于过去改朝换代、革故鼎新的传统封建意识的影响,历代统治者对于前朝的城市、宫殿是不重视的,从而使众多宏伟壮丽的历史性城市经常在政权的更迭之中毁于一旦。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历史性城市的作用与意义开始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历史性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方,是中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重要见证。鉴于此,成立于1925年的中国营造学社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城市与建筑,为我国历史性城市的利用和保护奠定了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把保护历史文物作为新中国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了专门机构,颁布了法令、政令,取得了实质性成效。进入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建设高潮,许多历史性城市面临着遭受“建设性破坏”的厄运。为此,国务院于1982年2月4日、1986年12月8日、1994年1月4日分三批颁布了共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另有5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提出了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有效保护的政策方针。
        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第八条,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在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和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严格对应的概念,比较接近的是欧洲的“历史性城市”(Historic City)。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似乎比欧洲“历史性城市”的概念层次更高,因为后者偏重于文物的历史文化环境;而我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在于:第一,它是各个历史时期留下来的实物,是研究中国社会历史沿革、科学技术进步、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例证和源泉;第二,它是地方文化的结晶,有着不同民族、地域特点;第三,它是我们今天进行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创作以及文化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与借鉴;第四,它也是我们进行其他文化活动和开展风景旅游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由此可见,研究和介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十分重大,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旅游事业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所介绍的28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均位于长江流域,它们占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总数的29.3%;而长江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75%。由此可知,长江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的密度是全国平均密度的1.56倍。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原因可能在于:其一,历史上的城市本多滨水形成,多集中分布在大江、大河沿线及其流域,而长江又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其二,长江流域本身就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其三,自两晋、南北朝之后,中国的经济、文化、人口重心逐渐南移至长江流域;其四,长江流域地形、地貌多样,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其五,长江流域民族众多,地域文化浓郁而多样。
        从本书所介绍的28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构成看,亦不难得出上述分析。在这28个名城中,近现代史迹型最多(含昆明、遵义、重庆、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7个),风景名胜型次之(含阆中、岳阳、镇江、扬州、常熟、苏州共6个),一般史迹型再次(含乐山、宜宾、襄樊、随州、钟祥共5个),地方与民族文化型(含丽江、大理、巍山、歙县)和特殊职能型(含自贡、都江堰、景德镇、泸州)均为4个,传统风貌型则只有2个(成都、江陵)。之所以在长江流域以近现代史迹型名城最多、以风景名胜型次之,这与上述分析是相吻合的;同时,读者亦不难看出,在这28个名城中,只有南京作过短时间的全国性国都(在明初),另有为数不多的地方性国都(如大理、江陵、成都);这也是与整个长江流域社会历史发展状况特别是其城市文明进步历程相吻合的。
        自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命名以来,介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书籍出版了不少,但体例不一,内容侧重不同,目前还没有一本专门、系统地介绍长江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的书籍。本书着重介绍长江流域28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概况、城池沿革、名胜古迹、地域文化、杰出人物、风情品物等内容,应该说具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较多的风物景观知识以及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