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卉竞芳 >长江流域的文学——前言

长江流域的文学——前言

时间:2019-07-30       作者:       点击量:1,112       发布人: 长江文化


《万卉竞芳》是一本叙述长江流域少数民族文学的书。长江流域吞吐山河的伟大文明,来源于海纳百川、不废细流的宽阔胸怀,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源流相接、雅俗互补,汇成博大璀璨的文化图景。文学是人类文化中最美的花朵之一,由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点缀映媚,长江文学更显壮丽,“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民族文学如同沿江夹岸的芳林。我想,每一个热爱长江的读者,都一定想要领略她的美丽吧。
不过,为了将散落万里的长江民族文学总体图景呈现给读者,我们在结构上的安排煞费苦心。首先,必须将少数民族文学分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两大类别。在这一特殊的文学群落里,民族作家的文学成就固然是可圈可点,但相比之下,源自族群生活的最本质最生动的民间文学更富魅力,由此,这本书分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上下编,并且优先介绍民间文学。
最古老的民间文学形式是神话,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开天辟地神话代表了人类对宇宙创生的神秘性追寻,布依族的力戛、水族的伢俣因为开了天地,因而具备和盘古一样的人类始祖的尊崇地位,不过力戛的自我牺牲精神比起盘古更具动人心魄的震憾力。人类起源神话弥补了开辟神话在逻辑上的缺陷(天地未开,人从何来?)纳西族的利恩、土家族的依罗娘娘,将人类起源神话演绎得简单而朴实,与汉民族的神话一样,在这类故事中暗藏了道德训诫,高张着人性善的精神大旗。洪水之后,人类再生,犯了罪恶的人类自取灭亡,而具备同情心的好人则逃避灾难硕果仅存,躲过劫难的兄妹经过复杂的过程终于成婚,人类又开始新一轮的繁衍生息。这里我们看到了各民族神话的自身特点,也能看到各民族在精神上的内在统一。
与神话相区别,传说不具备原生性质,她来自对历史与现实的延伸想象,还有对民族风物的想象性解释。白族的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讲述了如同世外仙境的云南风情的来源;彝族人用火把来烧天虫,让我们了解到传说人类生产劳动的关系。民间故事则更现实,更机智,更直接地表达普通人的生活理想。苗族的香蕉崽崽是个神奇的孩子,他的孝顺和勇敢使我们领略到家庭的温情;土家族少女西兰痴迷于织锦,被父亲误伤至死,而她美好的生命在卡普上延续,代代相传,启发了我们对待生命的理智态度。至于那些或壮丽或凄婉的英雄史诗,民间叙事长诗,民间歌谣,千百年来回荡于大江两岸,带给我们无限美好的精神享受。
作家文学部分,我们的思路沿着长江,从上游的川渝,曲折而至云贵,经荆楚吴越而入海,进行一番文学的巡礼,纵览长江流域民族作家文学的伟大成就。南诏国王骠信的星回节诗,羌族高氏五子诗,纳西族木公的诗对我们或许有些陌生。但我们读了白族段功与高氏的夫妻唱和,是否可以马上想起窦滔与苏蕙的回文传情?当代民族作家李乔、孙健忠曾经以写实的笔触描述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生活,黄永玉与沈从文则以更加深刻的思想与高妙的境界回味着世外的乡土,使民族作家的水平跃升到世界级的水平。长江民族文学从零散到规模,从限于族群到向世界开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的历史时代,长江流域的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都将有更加惊人的表现,她们将续写着长江文明的光荣。



版权所有 © 武汉大河数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武汉安宣科技有限公司